假期手机管理小妙招
1. 影响身体健康
如果长时间玩手机,容易引起孩子的视力下降。沉迷智能手机的孩子常常会对运动锻炼表现出消极态度,导致运动能力低下,进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。有专家表示,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越多,越喜欢宅在家里的人,患上抑郁症的几率就越高,经常玩手机的孩子患抑郁症的比例远高于一般孩子。
2.导致行为异常
手机游戏让游戏者卷入不可自拔,浑然不觉的“身心塌陷”行为,久而久之,就会表现出恍惚、退缩、无序等异常状态。
3.耽误孩子学习
习惯了手机带来的轻松愉悦的信息,对学习感到枯燥,学习成绩下降,受到指责后更需要在手机网络里找慰藉,形成恶性循环,孩子逐渐丧失求知欲,产生厌学情绪。有些孩子遇到学习困难,不肯深入思考,直接在手机上搜寻答案,导致认知与思考能力减退,产生思维惰性。
4.造成睡眠障碍
手机屏幕所放射出来的短波蓝光对人体视网膜强烈,经常暴露在这种光线下,将导致褪黑激素分泌被抑制,让人变得非常难以入睡。
5.交友不慎,埋下隐患
青少年心理发育尚未成熟,是非辨别能力较弱,可能陷入诈骗分子的套路之中,造成财物损失。个别学生使用手机软件不慎结交社会不良青年,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。
1.与孩子约法三章
面对孩子日渐沉迷手机,多数家长采取过粗鲁的方式:没收手机、砸了手机、情到不可控时,还打过孩子。其实,这些方法都不如事先与孩子约定手机使用时间来得有效。家长可以抽出10分钟制定一份手机使用守则,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行为。比如:一天玩手机不能超过20分钟,玩手机必须是在完成作业以后。目标要具体、明确,便于执行。相比“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能太长”,“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”就更容易执行。
目标具体、明确,孩子就更容易操作。要清楚地说明孩子完成约定可以得到什么,和没有完成约定将失去什么。在此过程中,要少说“不”,多说“可以”。比如:“如果你完成了约定,可以去看一场电影”,而不要说“如果你没有完成约定,就不能看电影”。两个说法意思虽然相同,但如果孩子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,他完成目标的可能性就更大。
2. 杜绝将玩手机作为奖励
有的孩子表现好了,家长就会说你表现好,让你玩半小时手机。这种观点是极端错误的,在如何处理好孩子和手机的问题上,最关键的是父母应该在与孩子相处和沟通的过程中淡化手机。坚决杜绝将玩手机作为奖励,还可以安排一个“全家关手机日”。
3.转移孩子注意力
有时候,孩子想玩手机,是因为除此之外,没有更好的选择,他们没有发现比手机更有趣的事情,现实体验感很弱。
这给我们的启示是,平时要帮孩子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,比如运动、阅读,鼓励孩子参加一些社交性游戏,或是带着孩子去逛逛公园、博物馆等等。我们在预防孩子对手机上瘾时最重要的一点,就是帮助孩子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,增加生活中实践活动,给他一些替代手机的选择,感受真实生活的种种乐趣。
4.家长以身作则
有些家长会说,我试过和孩子约定手机使用守则,但是没有用。那是因为孩子觉得这份守则只针对自己太不公平了。因此,家长可以这样做:家中有两个孩子的要一视同仁;在孩子禁玩手机期间,请家长陪着孩子一起坚持!当然,在达成约定的过程中,要尽量吸取孩子的意见,千万不能把“约定”变成父母单方向的“命令”。
手机管控最重要的,是家长的陪伴和循序渐进的引导。让孩子在玩耍放松的同时,也要及时将“手机成瘾”扼杀在摇篮里。总之,面对孩子沉迷手机时,家长要冷静地和孩子一起商讨规则,帮助孩子逐渐学会控制手机,同时自己也要以身作则。愿每一位家长都能指导孩子与手机“和平共处”,让手机成为孩子成长的工具!
如果你和孩子的相处中,
仍有不可解决的矛盾,
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帮助。
1
镇江爱心润聆心理热线:40085138852
2
镇江市未成年人指导中心热线:96111
来源:镇江市桃花坞小学
图文 潘文俊
编辑 史渊明
初审 潘文俊
复审 蒋 凯
终审 尤昌德
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联系我们,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,E-mail:xinmeigg88@163.com
本文链接:http://xam.tttmy.cn/news/6245.html